江西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穗期的耐寒性研究

    陈大洲,肖叶青,赵社香,熊焕金,皮勇华,罗利军

    东乡野生稻苗期和抽穗开花期的耐寒性表现:比粳稻耐寒性强,尤其苗期耐寒性特强,耐寒性高1个等级。抽穗开花期在连续3d自然低温(16.9℃、14.9℃、16℃的日平均温度),结实率达70%以上。抽穗结实时间直至10月31日,平均结实率2.5%。比籼粳稻耐寒品种结实期长6d左右,但抽穗能结实正常时期与籼粳稻耐寒品种相似。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224 ]
  • 赣北棉铃虫发生量的长期预测研究

    黄荣华,叶正襄,汤建国,盛茂枝

    以高空气象和地面气象因子为预测因子,以江西省彭泽县棉铃虫全年累计百株卵、幼虫量为预报对象,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两个长期预测模式型。两个模式型的预报时效分别为6个月和10个月,历史符合率分别为100%和91.67%,1994~1995年的预报准确率平均为75%。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8 ]
  •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生殖特性的研究

    秦厚国,叶正襄,李华,罗任华

    在室内观察了稻茎毛眼水蝇成虫性比、产卵和生殖潜力。结果表明:各代成虫性比接近1:1。成出产卵历期1~5天,总产卵量平均19.8粒/雌,潜在生殖力28一32粒/雌。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0 ]
  • 纹枯病对水稻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

    华菊玲,李湘民,金茂发

    本文探讨了水稻纹枯病对水稻重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品种(组合)感病度与单株实粒数、千粒重均呈显著负相关,与空壳率呈显著正相关,但相关显著水平则早、晚稻有所不同。根据通径分析,感病度对各品种(组合)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很低,而通过空壳率对单株产量的间接影响最高,通过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间接影响次之。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2 ]
  • 复配杀虫剂20%唑威乳油的筛选与药效

    邓小强,徐心植,戴廷灿,徐田伟,王茂兰,林胜银

    通过一系列的室内外药效试验,筛选出复配杀虫剂20%唑威乳油(以下简称为TrB),其最佳配比为三唑磷1份加巴沙1份,该药对桃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为421.2。对稻棉等作物的主要害虫的防治效果在90%以上,且弥补了单剂三唑磷不杀稻飞虱的缺陷。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4 ]
  • 亚种间杂交稻灌浆期的源库动态研究

    彭春瑞,董秋洪,涂田华

    试验表明:(1)供试的亚种间组合的籽粒充实度均较汕优63低;(2)抽穗后单位叶面积负担的库容量变化呈“N”型曲线,但亚种间杂交稻的第二次上升时间早,且幅度大;(3)亚种间组合的源库矛盾较汕优63大,且越到后期这种差异越大;(4)充实度差的组合充实度不高可能与其后期物质运转能力低,造成灌浆物质不足,后期灌浆少有关。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88 ]
  • 早熟优质丰产抗病赣早籼37号选育及鉴定

    余传元,甘淑贞,赵开如,万建林,张正国

    赣早籼37号是从组合秋4010(优麦早/IR36)/M1460中,用系谱育种法育成。该品种属早籼早熟品种,具有早熟、优质、丰产、稳产、抗稻瘟病、成熟期落色好、适应推广等特点,两年省级区试,平均比对照浙辐802增产14.15%。1995年该品种成为我省早稻区试早熟组对照品种。该品种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作早稻推广。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90 ]
  • 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的研究

    涂枕梅,李会兴,刘仁根,吴美华

    水稻旱床育秧原为北方寒地一季稻区抗低温育秧技术,引入南方双季稻区用于早稻育秧后,为拓宽该技术的应用面,我们于1993年对二季晚稻旱床育秧品种、播量、移栽期的产量结构和热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昌地区的热量条件下,二季晚稻旱床育秧选用中熟、大穗型杂交稻组合,7月28日前移栽,秧龄控制在25d左右,可获得节约专用秧田和增产的良好效果,产量可超过7500kg/ha。播量与移栽期的产量关系,以移栽期的作用效果>播量。早、中、迟三类不同熟期品种.全生育期所需总积温依次为2731.6~2707.2、2890.3~2947.1、3032.5~3140.9℃,早栽早熟系数分别为0.29、0.43、0.86。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2 ]
  • 赣东北低丘红壤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综合开发利用

    王明珠,张佳宝,赵春生

    本文全面分析了低丘红壤区的降水蒸发,土壤贮水供水和作物的耗水规律。表明降水量超前于潜在蒸发量变化是伏秋旱的主因。红壤的贮水空间又不多.能够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水更低,仅占红壤总库容的1/5。只是其通透库容较大,深层水分比较丰富而稳定,通过农林复合等途径调控深层水分,促进土壤一植物一环境间的水分交换,是开发利用该区农业资源的关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6 ]
  • 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套种技术的研究

    赖庆旺,韩仁道,陈志才,赖涛,李茶苟,吴水助

    南方农区发展玉米生产,是我国“九·五”再增产5000万吨粮食的重大举措。红壤丘陵区水热资源优越,适合早晚两季玉米种植。推行玉米间套种能显著提高土地产出率和整体经济效益,以早大豆间作玉米和花生成熟期套种秋玉米模式效果好,产值增加74.51%及59.37%。红壤旱地间套种玉米应针对不同茬口选择适宜的间套方式和密度,大豆地宜密;花生及红薯地宜稀,以大畦沟沿两侧套种玉米为佳。早玉米品种以郑三3号>中单2号>掖单4号;秋玉米产量则以3574>白糯2号>中单2号>京早10号>高油ll5,郑三3号不宜秋季栽培。玉米播期应以开花授粉期避开高温干热天气为前提,早玉米直播以4月上中旬、秋玉米7月下旬播种为宜,极限播期分别为立夏和立秋。红壤地力贡献率低,实行NPK及有机肥配合是玉米高产的基础,6000kg/ha玉米籽需N100.8kg,P_2O_350.4kg,K_2O100.8kg。近郊县利用水源较好的旱地及秋闲田,选择糯性及甜玉米,生产鲜食玉米,能成倍提高玉米产值,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74 ]
  • 甜高粱理化测定及制糖工艺研究

    刘烈权,李祖莹,余永祥

    本研究于1988~1991年在江西赣州(北纬25°51′,东经114°57′)引种甜高粱的同时,为开发利用甜高粱而进行的理化测定及制糖工艺等系列研究。经多年反复测定与筛选,确认“雷伊”品种茎秆含糖份为12.81%(高的达16.56%)与传统的制糖工业原料甘蔗相似。鉴于甜高粱的理化特性,摸索出了一套特殊的制糖加工工艺及流程,在国内颇具影响,为甜高粱制糖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6 ]
  • 大花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

    沈前华,杨柏云,郭金平,杨宁生,钟青萍

    本文以大花蕙兰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了取材部位,纤维素酶浓度,甘露醇浓度以及酶液各成分的浓度等不同因素对其原生质体分离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以叶片为材料,在1%纤维素酶+0.3%果胶酶+0.2%半纤维素酶+11%甘露醇的组合中酶解,经25±1℃,30r/min,筛网过滤,离心洗涤,漂浮纯化,获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可达到10 ̄6个鲜重。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205 ]
  • 江西省主要红壤旱地土壤钾的吸附与解吸

    陶其骧,李祖章,刘光荣

    通过钾的等温吸附与解吸试验,研究了江西省主要红壤旱地土壤吸附钾与解吸钾之间的内在联系。旱地土壤对钾的吸附特性以Frc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最为吻合;黄泥土的钾吸附特征曲线是较急剧上升型,其余土壤曲线平缓,最大吸钾量的顺序依次为黄泥土>鳝泥土>麻砂泥土>红砂泥上>花岗岩黄壤土;吸附钾的解吸率在51.7%~96.6%之间,平均解吸率分别为53.5%、58.8%、88.5%、70.2%、95.3%。因此施用等钾量时后者容易显效,而且优于前者,但容易发生淋溶,需钾更迫切。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药剂诱导苎麻孤雌生殖效果初报

    刘飞虎,梁雪妮

    本试验于1994~1995年在江西农业大学进行,采用不同种类、浓度和配方的化学药剂诱导湘苎系列1~5号等13个三麻品种弧雌生殖结实。对不同品种的平均诱导效果,以激动素最佳,二甲亚砜(DMSO)+秋水仙素(Col)混合液次之。从各个不同品种的反应来看,1%DMSO对资源11号、100μg/L激动素对湘苎4号、2%DMSO+0.1%Col对湘苎1号和5号、0.2%DMSO+0.2%Col对湘苎3号分别具有较好诱导单性结实作用。化学药剂的种类、浓度、配方均影响诱导效果。诱导产生的弧雌生殖体多为二倍体。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6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