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农业学报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作物科学

  •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史鹏飞;张丽霞;张琳;杜光辉;丁丽;刘耀;聂良鹏;魏一苗;李梅;吕玉虎;

    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矮壮素(T_1)、烯效唑(T_2)、调换酸钙(T_3)及空白对照(CK)4个处理,开展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比较和分析了各处理小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结果表明:喷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可提高小麦的SPAD值、单株地上部干重、穗长、穗下节直径、倒二节直径及茎基部直径,降低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茎基部节长;T_1~T_3处理的小麦产量均高于CK,2021年产量增幅分别为6.7%、11.0%、12.3%,2022年则分别为8.3%、9.2%、13.0%;产量三要素也得到提高,其中有效穗2021年分别达到620.4万、535.0万、606.0万/hm~2,2022年分别为620.8万、574.6万、612.6万/hm~2,增幅介于3.2%~13.8%之间;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中,调环酸钙各项指标较CK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相关性表现为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综上,在小麦拔节期喷施调环酸钙,可提高植株各生育期SPAD值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通过增加有效穗数、穗粒数,强化两者与产量间的相关性,最终实现小麦产量的显著提高。

    2025年06期 v.37 1-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7 ]
  • 施氮量和氮肥运筹对富麦666产量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

    张善磊;潘明泉;王卫军;崔小平;田胜营;赖上坤;刘晓飞;赖尚科;

    以酿食兼用小麦富麦666为试验材料,设置了N_1~N_4(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00、375 kg/hm~2)4个施氮量水平和T_1~T_3(基肥∶拔节肥∶穗肥的比例分别为10∶0∶0、7∶3∶0、6∶2∶2)3个氮肥运筹方式的二因素裂区试验,并以N_0处理(不施氮肥)作为对照,探究不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方式对富麦666农艺和产量性状及其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增加基肥占比有利于提高富麦666的冬前茎蘖数、最高茎蘖数和有效穗数,而过量施用氮肥会导致富麦666的穗长、结实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下降;增加施氮量和拔节肥、穗肥占比可以提高富麦666的籽粒硬度指数、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但施氮量的增加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综上,当施氮量为225 kg/hm~2且基肥∶拔节肥∶穗肥为7∶3∶0(N_2T_2处理)时,富麦666的产量增幅最大,同时籽粒硬度指数较低,籽粒容重、粗蛋白和湿面筋含量较适宜制曲品质要求。

    2025年06期 v.37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播期对强筋小麦淀粉粒度的影响

    胡涛;郭兆昊;丁兴民;郭仁坤;戚瀚月;张建达;周晓燕;冯尚宗;张华;

    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了阳光10号(Y10)、鲁原502(L502)、烟农999(Y999)、山农28(S28)4个强筋小麦品种,在10月10日(常规播期)、10月17日(适期晚播)、10月24日(晚播期)3个播期下的淀粉粒径分布,探究了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播期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淀粉粒径主要分布在0.7~3.0μm之间,其淀粉粒的数目百分比呈单峰分布,而表面积分布、体积分布百分比均呈现双峰分布;适期晚播使得强筋小麦B型淀粉粒占比显著提高,强筋小麦Y10、L502、Y999、S28的B型淀粉粒与面团流变学品质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有望通过适期晚播来提高强筋小麦籽粒的品质,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高温胁迫影响。

    2025年06期 v.37 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园林园艺

  • 滇西北可利用野生经济植物调查研究

    苏泽春;杨燕林;杨洪涛;杨正松;和文佳;余莹;和加卫;

    通过对滇西北野生植物资源开展调查,旨在鉴定物种并梳理可利用的野生经济植物,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考察与室内鉴种相结合的方式,在野外使用GPS定位,沿预设样线开展野生植物调查、样本采集与数据记录;随后在室内制作和鉴定植物标本。调查共覆盖了14个县市,收集了80科197个属野生植物资源,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多种具有潜在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为进一步研究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些野生经济植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5年06期 v.37 17-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河西走廊沙地人工梭梭林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

    苏付荣;占玉芳;鲁延芳;何靖;李红菊;

    为了解河西走廊人工梭梭林草本层物种间的生态特征及其群落稳定性,为河西走廊人工梭梭林群落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运用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Pianka生态位重叠、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及M. Codron稳定性指标,系统分析了河西走廊沙地人工梭梭林草本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和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人工梭梭林草本植物群落中,共统计到14种草本植物,隶属4科12属,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的重要值和出现的频度较其他物种更高,为群落优势种。(2)在河西走廊人工梭梭林草本层植物中,雾冰藜占据着最大的生态位宽度(0.8616),表明其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并在草本群落中发挥关键作用。(3)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0~0.4的物种有33对,占物种总对数的36.26%,物种生态位重叠值为0的物种有39对,占物种总对数的42.86%;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和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普遍较低,生态位分化明显,各物种对生境资源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种间竞争较弱。(4)草本层种群的稳定性接近20/80,处于较稳定状态。研究认为,雾冰藜在整个群落中明显占有优势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群落内部生态位分化程度明显,物种间竞争较弱,群落结构较稳定。

    2025年06期 v.37 2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我国紫薇属植物的育种现状及发展方向

    王书恒;罗云;姬红利;刘燕;李宝光;宋小民;

    我国紫薇属植物种质资源丰富,栽培品种繁多,普遍具有花大色艳、株型独特、夏季开花等特点,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综述了我国紫薇属种质资源的品种分类及分布现状,比较分析国内外紫薇育种在新品种数量、质量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并结合当下国内紫薇种质资源的应用形式与市场需求,总结紫薇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十五五”期间紫薇种质创新的主要工作目标:(1)厘清紫薇种质资源,建立资源圃;(2)培育株型矮小紧凑、可作为盆栽推广应用的新品种紫薇;(3)培育市场接受度高的新花色品种紫薇和彩色叶新品种紫薇。

    2025年06期 v.3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植物保护·农业生态

  • 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橘小实蝇雄虫的诱集作用

    赵志毅;王静;吴德仙;张锐;柯贤江;查友贵;肖春;

    利用β-环糊精为缓释载体制备甲基丁香酚(ME)/β-环糊精包合物,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测定了引诱剂ME对性成熟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雄虫的诱集效果和持效期。结果显示:ME/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率为42.78%,收率为89.11%,同时表征测定进一步证实了包合物的形成。在持效期测定中,固体包合物对橘小实蝇雄虫的作用时间为54 d,相同剂量的液体ME作用时间为30 d,包合物较液体ME的持效期增加了24 d。由此可知,以β-环糊精包埋ME的方法可行,提高了对橘小实蝇雄虫诱集作用的持效期,可以为后续田间试验和橘小实蝇缓释引诱剂的研发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37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植物自毒作用及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唐龙珠;钟淑敏;陈德远;廖晓兰;

    土壤自毒物质累积是导致农田土壤连作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自毒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根系分泌物、残体分解、挥发及淋溶作用,种类涵盖酚类、萜类及含氮化合物等,土壤自毒物质不仅通过抑制植物酶活性、破坏细胞膜结构、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及干扰矿质元素吸收等机制对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还会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病原菌增殖,进而加剧土壤生态系统失衡。综述了自毒物质的主要来源与种类,系统整理了近年来用于降解自毒物质的生物降解方法,并归纳了其关键分子机制,为利用绿色技术解决连作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研究思路。

    2025年06期 v.37 46-5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土壤动物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的分布特点及生态作用

    邓承佳;邱海涛;龙通敏;

    土壤动物作为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促进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的同时,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及稳定性至关重要。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土壤动物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梳理近年来贵州土壤动物研究的相关文献,系统分析土壤动物分类及贵州地区主要类群,重点探讨其分布特征与环境作用,同时剖析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3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农业工程

  • 新型温室温度控制系统的夏季降温效果试验研究

    黄浩;胡自成;郭屹博;金宇超;张海燕;龚辰;

    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地埋管—热源塔的新型温室温度控制系统,利用水作为工作介质,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将温室内热量转移至土壤,并调整水流量和热源塔出风口风速,探究不同管道布置形式、管间距及埋深等运行参数对系统降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埋管并联布置方式优于串联布置,且管间距应大于0.2 m;增加地埋管深度可显著提升温室降温效果,在1.5 m深处时,夜间和日间降温分别达2.04、8.04℃;在风速2.5m/s、水流量1.2 m~2/h的工况下系统性能最优,制冷量达到7.59 kW·h,并保持EER值为10.3。

    2025年06期 v.37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UAV遥感技术的高标准农田耕种状况监测与时空分析

    苏秀永;杨杰;李星华;杨磊;

    阐述了UAV遥感技术在高标准农田耕种状况监测中的应用,探讨了基于UAV遥感技术的农田耕种状况监测方法,并对高标准农田耕种状况进行了时空分析。大量数据表明,UAV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农田耕种状况信息,为高标准农田的管理和决策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6期 v.37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农业气象

  • 广西双季稻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的时空分布特征

    黄维;何燕;邹颖俊;吴炫柯;谭孟祥;

    为全面探究影响广西双季稻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规律,利用1961—2023年广西91个国家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根据水稻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以灾害强度等级与发生频率构建危险性指数,分析早稻春季低温冷害、高温热害、洪涝、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和晚稻寒露风、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指数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际变化上,广西早稻春季低温冷害危险性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高温热害危险性指数于1990年发生突变,而后呈阶段性上升趋势,洪涝和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稍增但变化趋势不明显。晚稻寒露风危险性呈下降趋势,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特征;(2)空间特征上,早稻春季低温冷害危险性指数呈现出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高温热害危险性指数呈现出东中西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洪涝危险性指数表现为南北高、东西低的分布特征,移栽期干旱危险性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晚稻寒露风危险性指数南低北高,秋季阴雨寡照危险性指数表现为东南部低,北部及中部零星区域偏高。

    2025年06期 v.37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基于气象数据的海南岛雪茄种植区识别及烟叶成分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林北森;王登峰;高华军;耿召良;王华;李德成;

    为准确识别适宜海南岛雪茄烟种植的气候区域,基于海南岛1991—2020年气象数据,并采集了165个雪茄烟叶样品,对样品中的总糖(TS)、还原糖(RS)、植物碱(Alk)、钾(K)及氯(Cl)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海南岛雪茄烟气候适宜性区域进行了划分,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影响雪茄烟叶成分的主要气候因素,并预测了烟叶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南岛西南部、中部和东北部3个子区域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西南部是高质量雪茄烟生产的适宜区域。RF模型在预测雪茄烟叶质量指标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RS、Cl、K、K/Cl的R2值分别为0.84、0.81、0.74、0.78;进一步分析表明,温度是TS、K的关键影响因素,降水量是驱动RS、C和Alk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科学理解气候因子驱动雪茄烟区域适宜性,有助于优化雪茄烟种植选址并提升烟叶质量。

    2025年06期 v.37 79-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杏李物候期气候因子变化及其区域性差异研究

    胡皓楠;张帅;杨明凤;季芬;侯慧杰;马建军;谢明汛;

    为探讨杏李物候期与气候因子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在南、北疆地区的差异,选取了2003—2023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和温宿县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包括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和≥10℃活动积温,应用M-K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了杏李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并筛选出影响力最大的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整体上表现出上升的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的趋势。南疆地区的平均气温和≥10℃活动积温在2005年发生了突变,日照时数在2018年发生了突变;北疆地区日照时数在2016年发生了突变。平均气温与≥10℃活动积温在南、北疆地区均呈显著正相关;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日照时数、≥10℃活动积温均呈负相关;南疆地区年降水量与平均气温无显著相关性。在杏李的生长过程中,不同气候因子影响的大小各异。春季的气温和降水为关键因素,两者与花芽萌动和抽梢期呈负相关。夏季的日照时数为主导因素,与杏李的成熟期呈负相关。

    2025年06期 v.37 89-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农业经济

  • 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张敏芳;卢慧;彭柳林;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主体,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基于江西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监测数据,对其发展特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级龙头企业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呈现出以稻米类和农产品初加工类民营企业为主导的特征;但整体实力不强,暂时还未形成“集团军”效应。主要存在政策执行力度不大、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整体不高、融资难融资贵、引留人才难等比较突出的问题;品牌“散小弱”的特征明显,精深加工不足,营销和物流渠道不畅。为此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转变观念,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政策支持,统筹解决融资难和用地难问题;多渠道引才育才留才,推动企业品牌实现溢价,完善快递物流配送服务。

    2025年06期 v.37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双循环”背景下新疆棉花内外贸政策协同问题及对策分析

    邓羽佳;罗晓雨;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明确新疆棉花内外贸政策的协同问题对促进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意义,从政策协同角度出发,通过梳理2001—2024年间新疆棉花内外贸政策文本,进而从“政策层级”“政策目标”“政策工具”3个维度分解与量化政策,分析了新疆棉花内外贸政策协同状况,剖析了新疆棉花内外贸政策协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政策层级协调,优化政策实施效果;明确政策目标导向,促进多元化目标实现;平衡政策工具应用,强化供需两端协同发展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的内外贸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2025年06期 v.37 10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新质生产力何以赋能共同富裕——基于β收敛模型

    徐礼志;孙定茂;

    基于2009—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共同富裕测度框架与驱动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22年,我国共同富裕及其三大维度均呈优化型收敛趋势,并加速迈向共同富裕。(2)新质生产力对三大维度影响不同,在发展性上“促进但不收敛”,在共享性上“抑制但不收敛”,在可持续性上“促进且收敛”。(3)分区域来看,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差异明显,西部地区领先收敛,实现均衡共同富裕;东、中部地区虽受新质生产力推动但没有呈现收敛趋势,呈两极分化现象。基于此,提出了加大新质生产力的辐射效应、加大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果、差异化布局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对策建议。

    2025年06期 v.37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三农研究

  • 土地禀赋、社会声望与农户参与生产托管行为的研究

    闫宇晋;程少华;邵林生;杨燕;刘庞芳;

    农业生产托管是推动粮农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机衔接的新型发展路径。基于山西省360位农户调研数据,根据农户理性选择理论,通过构建Logit模型,并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稳健性检验、中介效应分析,以探究土地禀赋、社会声望如何影响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行为。结果表明:土地禀赋显著强化了农户参与农业生产托管行为;而社会声望在土地禀赋影响农户参与生产托管行为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支持,助力农户财富资本积累,以及稳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等措施来增加农户的声望资本。

    2025年06期 v.37 12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效及策略研究

    罗见;饶盼;郭如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有序推进农业强省建设,采用实地调研、资料查阅、座谈交流等方法,对江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举措和成效进行了梳理,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创新融资渠道加强设施建设、引培结合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健全机制激活内生发展动力,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但在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工作仍面临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能力不足、专业人才引进培养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用地保障力度欠缺、乡村特色发展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应优化要素配置形成聚合力,多渠道引智选育人才,全方位保障产业用地供给,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推进建设,全面推进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5年06期 v.37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江西农业学报》征稿启事

    <正>《江西农业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由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西省农学会共同主办的有关农业和林业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武大版核心期刊)、中国农林核心期刊、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江西省优秀期刊。本刊现为月刊,每期140页,主要栏目包括:作物科学、植物保护、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园林园艺、畜牧兽医、农业工程、农业经济、水产养殖、农业气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贮藏、食品质量与安全、资源环境、三农研究等。

    2025年06期 v.37 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下载本期数据